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江海阳:一场照明设计的修炼(上)——记2016年合肥中级照明设计师班歙县灯光实操

本站  2016/7/18 14:35:03  浏览量:

      我经常做一个梦,做一场照明设计师所热爱向往的事情——找一堆灯,有不同的功率、配光、色温、显色性;有大小不等的投光灯、线型灯、投影灯;有各种的安装方式,悬挂、垂吊、直射、侧洗、透射;玩出各种效果,实虚、明暗、意境、联想、情感……,这一切条件都能满足后,让我随心所欲地来玩。

每次这样遥遥梦想的时候,就被一堆现实的问题绊醒了——经费、灯具、电源、电工师傅、行动路线、社会关系,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有无时间。做这样的事情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精力。时间,体力都是精力的体现;第二是财力。没有资金支持是万万不行的;第三是能力。前两者还好办,如果没有谋划、创作、临场应变组织的能力,最后还是会玩成一团糟。如此想想也就罢了。

      直到有一天,安徽照明学会张祁老师打来电话邀请我在6月去一趟徽州歙县,2016合肥中级照明设计师培训班将在那里做一次灯光实践。安徽省照明学会教育培训中心找了一批灯,配好附件和工具,带上工人和器材,请我带着学生做一次灯光创意教学活动。我欣然允诺。


何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灯光试验过程

2016年6月24日,周五,多云。

地点:安徽  歙县 雄村

照明目标:中丞大夫石坊,竹山书院,村中广场

参与者:李铁楠,周洪伟,何斌,张祁,江海阳以及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合肥中级照明设计师培训班学员

14:25分,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傍村流淌。

       雄村在歙县南,距县城8公里。对于徽州我们都不陌生,因为徽派建筑影响了南中国广大区域,从浙江到福建到江西都是徽派建筑的融合。以前徽商走遍天下寻找机会,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的宗族意识特别强,宗族规定在外的徽商不得置产纳妾,以便于商人年老以后回归故土,将财富带回来。后来这规矩渐渐松散,所以我们看到在苏州和上海都有徽商盖的园林别墅。西湖边的汪庄就是当年大茶商王自新建于1927年的别业,现改为西子国宾馆。

      中国传统建筑等级森严,比如民居不能彩饰,屋脊不设走兽鸱吻,宽不过三间,在规模和细节上做了很多限制。但精明的徽商绕过了这些条框约束,在建筑的层高、楼数、雕刻上做足了文章。我们今天来看徽派民居,每一个都精美得像一座古建筑展览馆。木雕梁枋、砖雕门楼、石雕漏窗以及精美的雕饰图案、纷杂的故事内容,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徽派建筑文化。

砖雕门楼,透着历史的韵味

       徽州的古村落很美,美在人文和历史的交融,自然和建筑的和谐。雄村水陆便利,物产丰富,世居曹姓人家。从元末曹姓人入迁,历代繁衍滋息分枝众多,渐成一方大族,故有“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之誉。我们要在村前的竹山书院、中丞石坊做一次灯光创意。

15:30分,中丞石坊前,学生分组,场地分配。

      气温闷热,我和学员们站在石坊前实地调研,计划分为三组,李铁楠老师带一组做石坊照明,何斌老师带一组做书院建筑照明和广场灯光氛围营造,我带一组做书院内空间和园林景观照明。


李铁楠老师现场简述照明的各种用光条件

      李老师是一位专注于空间照明标准和规范的学者,颇具儒雅风度。可能是因为长期做科研的原因,他的设计学养中带着精准、控制、内敛、适度的技术要求。他对于眼前这座牌坊计划实施的就是控光准确、色度舒适、主次涵盖,所形成的光效要能体现牌坊特征以及历史情节。


何斌老师和他的团队。

       何老师是一位电气工程师,从事照明工作二十余年,对于灯具、电路、安装、角度、控制、光影都有独到的见解。他设想用灯光渲染出徽派建筑纯净的立面感觉,让建筑的气质在光影里凸显出来。“传统建筑是没有照明效果的,在夜晚成为黑色的剪影,压抑厚重。而今天我们用光重新定义传统建筑的现代意境,这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面向现代生活的需求。”何老师如是说。

       是啊!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里,人工照明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小,也许仅限于夜晚一段有限的时间。今天出土的古代灯具器形很多,多以蜜蜡或植物油为燃料。民居里的照明有一句话可形容:“一灯如豆”。皇宫里可以灯火通明,张衡《西京赋》有云:“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这样的奢靡不是民间建筑所能有的。历史的遗存保留到今天就是要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发挥其最大功用,适应今天的审美和生活,如果一味的回到以前又有什么意义?那么照明所要做的就是恰当地体现传统的韵味,又能合乎现代人的体认。

16:10分,竹山书院内,云层飘忽,室内半晦半明。


从乡土记忆中走来的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以白墙环绕,面对新安江,古时出门就是码头,是雄村的地理要冲。门口硕大的石鼓以及门楼上镌刻的“竹山书院”四字赫然醒目,入门木屏,四廊皆石柱。正厅前有屋轩和侧廊相连,檐下月梁上悬挂“学达性天”匾额,以喻学问的目的是上究真理和内问道德。建筑用材粗大,檐口多用牛腿支撑,以扁作梁枋穿斗结构为主。

何斌老师对于乡土建设很有感情

       将学员们召集在正厅,我问大家能不能思考一种基于舞台美术灯光,充满表演性、情景性、趣味性,临时的、天马行空创想的,舍弃头脑中固态形象意识、非常规照明条件的照明创意试验?我们要做亮的书院内空间,可以说是自建成以来两百年从没有艺术创想的灯光把它照亮,我们是第一个。

我们在书院里玩光,最终还是要体现书院气息,反映书院的文化环境。就像正堂上挂着朱熹像,这里是一个讲述“理学”思想的空间,理学是后中国时代的治国正统。以前有书院山长和学生们在这里拜祭先圣,讲学论道,我们要想象在这个空间里该有什么样的照明才能协和这种伦理感觉?


对于传统建筑的照明描绘

      如果这里亮灯,会用什么灯?以前是建筑上用灯杆悬挂灯笼,这给室内中上部提供一定亮度。然后中下部靠灯架点上蜡罩上纱笼,我们想象这种光环境很唯美。现代的照明技术可以用小型投光灯固定在榀架梁上,向屋顶投射,打亮檩条、椽木和望板。只需要打亮一部分让光漫开就好,如果顶部通亮就失去了传统的朦胧美。目前最常见的是从顶部向下投射,这种光一定要控制好安装角度和配光光束,不然你会感到地面和墙体很花。

       一直以来还没有厂家生产出专门针对古建室内安装的灯具,这种灯具需要色彩上接近木质,体型上成为建筑构件一部分,安装上尽量不用螺丝和抱箍,因为螺丝会伤害木料,抱箍过于明显,梁上再有彩画就更不适宜了。最理想的也许是利用结构撑起灯具,也可能是用无毒害的胶水固定,但这些都还没有厂家来研究。

16:30分,竹山书院园林,阳光透过树荫洒在建筑上,呈现斑驳的光感。


太阳下的光影,建筑的轮廓呈现几何体,也是现代主义吗?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仿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艺术天地,园林以妙趣天然,自成一体成为一个封闭中的心灵寄托之处,富有诗情画意,颇能陶冶性灵。中国园林是由建筑、仿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艺术天地,园林以妙趣天然,自成一体成为一个封闭中的心灵寄托之处,富有诗情画意,颇能陶冶性灵。水石、建筑、植物的彼此关系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治园理想而形成空间构成。范山模水,将自然之大模拟于丈尺之地,人游其中仿佛在真山水中品味,这是中国园林的妙处。园林景观有仰观和俯观之别,因为其中楼阁掩映,山石耸立,曲水湾环,空间的层次感非常流畅,园林重在透景、借景、喻景,在不知觉中就将人引向不同区域。由此可以想象园林中的光也要遵循这种建构技法,多能暗示和借代,光区隔空间又能联络空间,看到光令人有赏心悦目之感,寻到光令人有豁然开朗之妙,这才是园林中光的存在道理。


光带有清朗的滋味,颇像某个午后,地面潮湿的反射。

古典园林现场考察。

开始巡光的路

       而园林中的文化通过文人笔墨又得到彰显,比如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就是没有荷风也觉得有风鼓荡其间,假设这座四面亭要做夜晚照明那又是什么意境?只要将光隐在内部梁架里,让光从顶部淡淡漫下来就对了。含蓄的照明远比直白更有想象力,这就是照明文化给予人的心理作用。


用光视乎情况来决定多还是少。有时候多就是少,有时候少就是多。

      作为书院的附属部分,这处园林并不大,穿过直廊跨过洞门就到了一处绿树遮蔽,荫樾疏离的庭院,面积不过五百平米左右。一角有楼阁名“凌云阁”,此阁高大雄伟,石基八面,高六尺多,阁分二层,各具八角,角均翘起,如鸟振翼,成为院落制高点。而我们将选择一处现场进行照明设计实践,刚刚和学生们讲了园林知识,现在就要他们发动想象去研究如何能用光重塑这种文人园林的意境之美。

将光对准马头墙,马头嘶鸣起来。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文里有对园林照明的认识讲解,他从灯具讲到用光,虽三十多年前所论至今仍有可取之处。古代园林也有张灯夜游的事情,但张灯是盛会,许多名贵之灯都是临时悬挂,张后就收藏起来,并没有固定照明。古人以“秉烛夜游”为乐事,可见灯光在古人游园中是移动的。灯也是园林的一部分,品类与悬挂也同楹联条屏一样大小形制都很考究。今天的园林照明却失去了这种韵味,就像拙政园里,建筑都装上灯具,很多还是彩色光,或者用点光源勾勒,园内通亮,在不合适的位置装上景观灯,突兀又不合情理。在园林的照明意境上要多遵循园林形态和空间组织关系,灯具要隐,照度要柔,光色宜暖不宜冷,含蓄为上,趣味为致,切不可落入市井照明的喧闹和纤毫毕现。


颇具后现代调侃的味道。

竹影婆娑弄粉墙。

这样的写意照明

(本文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已完,下半部分将继续。)